研究者们发现,高含量的维生素D与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减小并无联系。研究还发现,人体内若维生素D较高,患恶性前列腺癌的风险还有可能增加,但是此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在统计学上并不明显。
2009-04-27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体的萎缩部,应注意鉴别。萎缩腺泡有时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大,很象癌变。但这类萎缩改变多累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硬化性萎缩。
2009-04-21对待前列腺癌也不能单靠自我感觉,专家建议:凡年龄在45岁以上的男性,每年应作一次直肠指检,这对于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直肠指检的准确率达50%~70%,可获得早期诊断及根治机会。据报道,在美国军事系统服役的人员中都进行定期直肠指检,在发现有前列腺癌病例中,50%的病人属于可根治的,而在普通居民中发现的病例中只有5%可获得根治。可见进行早期直肠指检的重要。
2009-04-20研究显示,在参加过癌症治疗研究的男性中,身高每增10厘米,其发生前列腺癌的风险就升高6%。尽管这一趋势被认为有点偶然,但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将有关前列腺癌和身高的其他研究结果综合起来考虑,这一趋势就变得明显起来。
2009-04-15男性荷尔蒙分泌不足,会影响性器官发育及性功能,最好向医疗院所求诊,适量男性荷尔蒙治疗后即可获得改善,如果自行服用或注射过量男性荷尔蒙,尤其是年长民众,将成为前列腺癌症的高危险群。一旦罹患前列腺癌,如果再摄取男性荷尔蒙,病情将加剧。
2009-04-14据统计,我们男性前列腺癌近十五年来,上升近十倍,什么原因使此类疾病增长如此快。而且一直威胁着中老年男性的健康。原因主要与平时的生活习惯以及常识的不了解,导致小病形成大病。
2009-04-09国内的统计资料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逐步与国外接轨。国外,前列腺癌在外科癌的发病率已经挤占了第一位的肺癌,在国内,它不是第一,也应该是第二、第三。
2009-04-08研究小组负责人分析指出,长期积蓄在体内的精液可能对前列腺管道内的细胞有致癌作用,如果不经常定期排出,这些让男人引以为豪的精液就可能成为他们的健康杀手。不过他同时强调,精液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的烈性液体,浓缩600倍才会致癌,所以只有那些长期不过性生活的人,患前列腺癌的几率才会大大增加。
2009-04-08人工合成化合物“异雌激素(xenoestrogen)”,具有类似雌激素功能,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例如,二联酚A (BPA),常用于塑料和环氧树脂厂。美国每年生产超过160万磅BPA,塑料加热也会产生BPA。BPA可以高浓度渗入人体血液、胎盘及胎儿。
2009-04-08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引起前列腺癌的原因仍不十分明了,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虽然有人提出了遗传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但仍然没有的到确认,因为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明上代患了前列腺癌下一代也会得此病,真正在直系亲属中发生的前列腺癌遗传的情况很少见。
2009-04-08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2009-04-08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较多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发病率很高,北欧各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占男性癌肿的第一位,美国占第二位。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要低得多,不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2009-04-07最新的研究结果发现,肥胖是发生前列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尽管单纯超重的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并不一定会增加,但肥胖仍能使患前列腺癌的危险增加。
大多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病人,都是因为感觉身体某部骨头疼去医院骨科就诊而发现的。然而遗憾的是,此时前列腺癌已经发展到了晚期。所以及早发现前列腺癌十分重要。
前列腺偶发癌:临床以良性前列腺增生为主要症状,在切除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腺癌。其组织学表现为分化较好的腺癌,以管状腺癌和筛网状腺癌为主,少数为低分化腺癌,在国外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病率为10%~30%。国内发病率有报道为5%左右。
2009-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