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是致病菌侵入附睾引起的炎症,是阴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按其发病特点有急、慢性之分;前者为急性附睾炎,后者为慢性附睾炎。
2009-09-23一旦发现孩子是隐睾必须立即到正规医院的专科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和手术治疗。
2007年10月24日,天刚蒙蒙亮,在我市某高校就读电信专业的王宁(化名)突然感觉睾丸疼痛难忍,他打电话告诉了远在沈阳的父母,王父随即让在大连的朋友将王宁送到一家医院治疗。经该医院验血和诊察,确诊为“附睾炎”,并开具了六天的消炎药。当天,王宁在这家医院进行了消炎滴流治疗。
慢性附睾炎较多见,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2009-05-19慢性附睾炎:临床上多见部分病人为急性附睾炎病变结果,但多数病人无急性发作史,而常有慢性前列腺炎,少数病人有反复急性发作,慢性附睾炎一般无明显症状,临床表现也颇不一致,可有局部不适,坠胀感,阴囊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及同侧大腿,检查可触及遗侧附睾肿大,轻度压痛与睾丸界限清楚,精索无输精管增粗,双侧附睾炎引起精道梗阻,而导致男性不育。
2009-05-19外感六淫之邪,或过食辛辣肥甘之品,或久坐卧湿地,或房事不洁,可致湿热之邪由外入侵或由内而生,或内外合邪。湿热之邪下注肝肾之络,结于肾子,气血淤滞,郁而化热,热胜肉腐成脓。
2009-05-1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乳香、没药有镇痛作用,可减轻患者阴囊部疼痛不适。桃仁、川芎有抗凝作用,可加强附睾局部血液循环。抗菌试验表明,虎杖、夏枯草、萆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附睾炎具有独特疗效,安全、高效、无副作用,复发率低。
2009-05-12附睾由十多条睾丸输出小管在睾丸的后上部汇集而成,然后向下方蟠曲至睾丸下极。它是一条细长的小管道,对精子具有至关重要的“养育之恩”,是精子名符其实的“养母”。
2009-01-04如果附睾炎性包块增大,阴囊皮肤红肿且有波动感,形成脓肿则须行切开引流。因留置导尿管招致本病者,应拔除尿管。另外,急性期期间要避免性冲动和重体力活动,以免加重感染和症状。对少数顽固病人且病情控制不理想,可行附睾甚至包括睾丸切除术。
2008-11-22由于炎症时附睾内组织充血,血管扩张,动脉阻力下降,血流明显增多,CDFI示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从而进一步提高对附睾炎诊断的准确性。结合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为临床提供早期附睾炎诊断很有价值。
2008-11-21附睾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所以治疗也有所侧重。 对于急性附睾炎主张患者卧床休息,托起阴囊,以减轻疼痛。早期可将冰袋放在附睾处,防止肿胀。晚期可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运,加速炎症消退。
2008-11-07手术治疗的理由是:急行附睾丸炎于患在后附睾丸炎极度体积增大,这种炎性包块有时体积达到超过睾丸的体积。临床医师常误诊为是急性睾丸肿大。在手术中发现有睾丸呈现褐色,黑色,苍白,睾丸坏死而需作睾丸切除。同时也有附睾的肿胀,增大,附睾内有炎性渗出脓液。需作附睾切除。并出现精囊肿胀,睾丸鞘膜炎性积液。精囊鞘膜增粗增厚。由于精囊鞘膜的增厚肿胀,可压迫睾丸附睾的动脉,睾丸附睾血循环减少,严重者引起睾丸缺血性坏死,睾丸的实质中曲精精管发生精组织受损,造成睾丸萎缩。
因附睾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所以治疗也有所侧重。 对于急性附睾炎主张患者卧床休息,托起阴囊,以减轻疼痛。
2008-10-29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有继发性的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