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常见的男性不育因素比较熟悉,而对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弱、畸型精子症的病因认识不够。近年来通过采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这类患者的病因往往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量异常,遂将这类疾病称为精子发生的遗传性疾玻这种疾病的发生率正逐年上升,现已达30%。
精子发生的遗传性疾病可分两大类,一类叫染色体非等倍体性,另一类叫基因突变。二者均导致生精障碍。第二类还包括有三种情况,即调控精子发生的特异基因突变、调控性腺发育的基因突变和体细胞常染色体基因突变。
染色体非等倍体性是指细胞染色体数量异常、不平衡或染色体结构异常。无论是性染色体非等倍体性还是常染色体非等倍体性,均可导致生精障碍,引起男性不育症。
基因突变所致的精子发生障碍是指一些不影响染色体结构而仅靠比较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才能确定的基因突变,如点突变、微缺失或重排等所引起的精子发生障碍。
由此可见,许多原因不明的男性不育症与染色体和基因异常有关。这为临床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指出了方向,提示我们对每一个男性不育患者都必须开展严格的遗传咨询及常规染色体分析。同时,在进行辅助性生殖技术之前,应对供精者进行严格的遗传学检查,以防止有遗传缺陷的精子与卵子结合而将多种遗传缺陷传给下一代人。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男女双方在生育体检正常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仍然不孕,则要怀疑可能有抗精子抗体的存在。抗精子抗体是最常见的免疫性不孕,它会造成精子和卵子相互排斥,甚至自相残杀,精子难以生存,才导致不孕。由于抗精子抗体男女均可罹患,所以对于抗精子抗体的预防、检查手段,大家都应该心中有数,及时发现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