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边敏感度降低,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所造成,同时不排除是疾病因素所致,建议根据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遗传因素:敏感度降低受遗传因素影响,如果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属于敏感度比较低的体质,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影响,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敏感度降低的情况,而且可能会出现对身边敏感度偏低的症状;
2、环境因素:若长期处于噪音过大的环境中,或经常接触化学物质,如甲醛等,可能会损伤内皮细胞,还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受损,造成对身边敏感度降低的现象;
3、精神因素:若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或者长期熬夜等,可能会影响大脑皮层的功能,还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对身边敏感度降低的现象;
4、疾病因素:若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会造成新陈代谢加快,还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患者出现对身边敏感度降低的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脖子粗,或者是体重下降等症状;
5、其他因素:若患者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等,由于受到抑郁症的影响,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还可能会引起精神运动迟缓,从而导致患者对身边敏感度降低。
若出现对身边敏感度降低的情况,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放松心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必要时可去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可进行心理评估量表等检查,明确具体情况。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