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耳洞长小颗粒,需要将穿刺针取出来,再进行消毒处理,还可以通过涂抹药物、口服药物的方式治疗。打耳洞属于一种有创操作,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受损,出现肿胀、疼痛及瘙痒等症状,因此建议避免自行处理。
1、取出穿刺针:如果打耳洞时穿刺针没有完全进入耳洞内,并且局部组织受刺激后出现肿胀的情况,可以使用无菌的针头将其拔出,避免局部皮肤组织受到二次损伤。同时还可以使用碘伏消毒,能够减少感染的几率,还可以缓解肿胀;
2、消毒处理:若是局部出现感染的情况,需要使用碘伏消毒,能够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局部炎症消退,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
3、涂抹药物:若是局部出现感染,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局部涂抹抗生素类药物,比如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可以起到抗感染的作用,促进患处恢复;
4、口服药物:若是感染比较严重,存在明显红肿、疼痛,还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能够促进炎症消退,还可以缓解肿胀、疼痛等现象。
此外,还需要做好局部护理工作,避免用手抓挠,同时还应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刺激皮肤,加重不适症状。如果打耳洞后出现不适症状长时间未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皮肤科就诊,完善视诊、皮肤镜检查等明确诊断,以免耽误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