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受体敏感度降低,通常与自身免疫损伤、多巴胺分泌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等因素有关。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物质,可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多巴胺,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1、自身免疫损伤:免疫系统异常时会导致自身免疫性多巴胺能神经病,此时可能会损伤多巴胺受体,导致其功能障碍,出现多巴胺受体敏感度降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甲氨蝶呤片、环磷酰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多巴胺分泌减少:通常情绪激动、压力刺激等因素,会导致大脑的神经细胞分泌大量儿茶酚胺,作用于多巴胺受体,使多巴胺受体敏感度降低,出现多巴胺受体功能降低的情况。这时需要调节自身情绪,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可以通过运动适当放松心情,如慢跑、打太极拳等。还可以遵医嘱服用改善神经类的药物,例如谷维素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如果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等情况,可能会损伤多巴胺受体,出现多巴胺受体敏感度降低的情况,常伴有头晕、疲乏无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改善循环类药物,例如血塞通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药物副作用:如果患者长期服用左旋多巴片、利血平片等药物,也可能会出现多巴胺受体敏感度降低的情况,通常停药后症状会逐渐好转。
多巴胺受体敏感度降低的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通过CT等检查了解情况。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