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敏感度,但无法达到根本的治疗作用。敏感度通常指感受外界刺激后,大脑的反应速度,以及身体对于周围环境改变的承受能力。敏感度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运动进行调整,但建议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方式降低敏感度,例如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变习惯、调整心态等。
1、药物治疗:临床常用的降低敏感度药物为抗胆碱能药物,通过抑制神经突触对刺激的反应,从而降低敏感度。常用药物为盐酸舍曲林片、盐酸达泊西汀片等,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2、改变习惯:敏感度高可能是由于长期熬夜、精神紧张导致,建议此类人群调整睡眠,保持心情愉悦,尽量避免熬夜,睡前可通过听轻音乐、泡热水澡等方式促进睡眠。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运动,如慢跑、打羽毛球等,逐渐使心情放松,从而缓解焦虑,降低敏感度;
3、调整心态:敏感度高的患者多存在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建议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可以多与朋友、家人沟通,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同时应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胡萝卜等,均有利于敏感度降低;
4、其他方式:敏感度高的患者应尽量避免穿紧身衣、戴帽子等,以免对皮肤造成压力,从而不利于敏感度降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