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是通过脉象来判断肾虚的,但肾虚所表现的脉象有异常,除了把脉外,还结合其他症状进行判断,常见的肾虚类型包括肾阳虚、肾阴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等。
1、肾阳虚:患者的脉象表现为脉沉迟(+),还常伴有身体怕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症状。男性可以出现阳痿、早泄,女性会出现宫寒不孕等症状;
2、肾阴虚:患者脉象表现为脉细数(+),还常伴有身体心热、心烦失眠、口咽干燥、腰膝酸软、小便黄,以及男性遗精、女性月经量少等症状;
3、肾气不固:患者的脉象表现为脉细如丝,还常伴有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大便久泄不止、面色晄白、男子遗精、女子月经淋漓不尽等症状;
4、肾不纳气:患者的脉象表现为脉弱,常见于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等症状。
除上述脉象外,患者肾虚严重时还会出现血虚,血虚不能濡养脉道而出现脉细,或脉涩等脉症。患者如果脉象和症状表现比较明显,可以判断为肾虚,但肾虚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舌象、临床表现等,如果不能准确判断,可以就诊由专业中医师结合脉象、症状表现等进行辨证论治。肾虚患者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服药期间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就临床而言,阳虚有阴虚火旺、下焦湿热、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精不足等,种种原因,阳虚者十仅一二而。就文献角度而言,阳痿只是从明代开始沿用至今的,汉代《马王堆出土医简》称之为“不起”,“男不起”;《黄帝内经》称之为“不用”“筋宗弛纵”、“阴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