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阳虚是中医学的病证,是指肾脏阳气虚衰所引起的病理现象,常见症状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怕冷、小便清长、男性阳痿、女性宫寒等。腹部痛可能是由肾阳虚导致,但也可能是由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等其他原因引起,不能一概而论。
1、肾阳虚:肾阳虚的患者温煦机体的作用有所减弱,可能会导致气化失权,出现腹部疼痛,通常疼痛感不是很剧烈,还会伴随其他症状,如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怕冷等,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阳痿、早泄,女性患者会出现宫寒、不孕等症状;
2、脾胃虚寒:脾胃虚寒是指脾胃阳气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寒证,也可引起腹部疼痛,主要与先天体质比较差、饮食习惯等有关,患者通常还会伴有腹泻、腹胀、水肿等症状;
3、气滞血瘀:如果患者腹部疼痛的部位不定,且疼痛比较剧烈,伴随情绪急剧变化,如心烦、易怒、经常生气等,通常是由气滞血瘀所导致。主要是由于情志不畅,或外感风寒湿邪阻滞气机,导致血液运行不畅所引起;
4、肝郁气滞:如果患者腹部疼痛的性质并不剧烈,且疼痛之前有长时间的情绪低落或抑郁史,通常是由肝郁气滞所导致。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其功能失常会导致气血不通畅,引起肝郁气滞,从而出现腹部疼痛。
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肿瘤导致,此时腹部疼痛就不是肾阳虚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由专业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等检查进行辨证,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就临床而言,阳虚有阴虚火旺、下焦湿热、肝郁气滞、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肾精不足等,种种原因,阳虚者十仅一二而。就文献角度而言,阳痿只是从明代开始沿用至今的,汉代《马王堆出土医简》称之为“不起”,“男不起”;《黄帝内经》称之为“不用”“筋宗弛纵”、“阴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