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是否敏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虽然大多数人的皮肤状态稳定,不会出现颜色敏感度降低的情况,但是少部分人皮肤状态可能会因为环境变化、情绪变化或者药物、阳光照射等原因,出现颜色敏感度降低的情况。
1、环境变化:当周围环境变冷时,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为了避免热量散失,颜色会变浅,此时应注意保暖,避免皮肤受到较低温度的刺激;
2、情绪变化:当情绪由冷转热时,由于情绪变化,面部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此时为了散热,颜色会变深。在情绪平复后,由于皮肤内的神经酰胺等物质减少,神经酰胺发挥了修复功能,也会出现皮肤由红变白的情况;
3、药物:如果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药物,可能会使皮肤变薄,导致颜色变深,如地奈德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此外,抗抑郁药物,如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等,具有一定的抗胆碱能作用,也会引起皮肤由红变白,一般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
4、阳光照射:如果长时间在阳光下工作、生活,没有进行防晒,紫外线照射会使黑色素增多,导致皮肤变黑,同时紫外线照射会引起黄褐斑,从而使皮肤变白。
另外,如果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或者化妆品使用不当,会导致皮肤出现色素沉着,皮肤对颜色的吸收增强,就会出现颜色敏感度降低的情况。
虽然环境变化、药物因素、情绪变化或者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原因,都可以引起颜色敏感度降低,但是少部分人群因为身体疾病或者心理因素,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无法自行判断,可以咨询专业医生,使用正规的化妆品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调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