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敏感度、心理因素的方式有很多,主要通过积极调整自我心理状态、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进行脱敏治疗等,一般可以使自身降低敏感度,如果通过以上方式不能改善,可以及时就诊于精神心理科,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来降低敏感度。
1、积极调整自我心理状态:敏感度高可能是由于自身心理素质过差导致,所以可以积极调整自我心理状态,适当增加运动锻炼,如跑步、登山、游泳等,也可以积极参加人际交往活动,能够帮助自身转移注意力,从而降低敏感度;
2、改善生活方式:敏感度高的人群需要注意合理作息,不要经常熬夜,以免身体过度疲劳,或导致内分泌紊乱,从而降低敏感度。如果平时总是喜欢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合理饮食,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菠菜、鸡蛋、牛奶等,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加快身体新陈代谢,也可以适当吃富含锌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肉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食欲,从而降低敏感度;
3、脱敏治疗:如果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敏感度高,通过以上方式不能改善时,可以选择进行脱敏治疗,使机体逐渐适应过敏原,从而降低敏感度;
4、药物治疗:如果敏感度过高,通过以上方式不能改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物来治疗,比如氯硝西泮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能够降低患者的敏感度;
5、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调整心态,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认知行为治疗、脱敏治疗等心理治疗,从而降低敏感度。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